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包头日报 作者:张海芳 武志强 【字体:大中小】 点击:53
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入驻稀土高新区以来,不断促进科技、人才协同创新,着力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完成国内、国际查新报告19篇,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共同发布了《稀土产业发展战略报告》《稀土产业情报分析》及全产业的《产业技术情报》多期,完成了永磁电机、脱硫脱硝催化剂、稀土萃取剂、3D注塑打印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多项专题情报分析。
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入驻稀土高新区以来,不断促进科技、人才协同创新,通过帮助企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将科研优势与驻区企业存在的科研方面的问题无缝对接,着力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开展“1+1”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日前,高新区推出的“1+1”行动计划引发社会关注。据介绍,该计划是以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需求为核心,推选1名专家教授帮助企业培养1名技术创新负责人的企业青年科技创新活动。截至目前,已有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青年技术人员被确定为第一批培养对象。
企业技术负责人结合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定期到中科院进行培训和学习,中科院专家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和实验,共同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新产品的研发问题。通过深度合作,实现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催生符合本地企业发展需求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利条件,为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人才队伍。
组建研发团队 激活创新体制机制
制定出台《组建科技成果研发团队管理办法》,坚持“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部是自己的”激励原则,以具有重大产业前景的科技项目为核心,通过聘请核心科学家、骨干科技人员和固定技术人员的方式组成研发团队,打通人才流动、创新机制障碍,让科研人员在科研机构、企业之间流动起来,让人才在创新成果运用中有份额、有股权,成为“科技富翁”和“科技明星”。
2016年,组建了以长春应化所张洪杰院士、李成宇研究员为核心科学家、庞然副研究员为骨干科技人员的“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研发团队”。建立科技企业互动“驿站”,通过高新区科技局分领域征集企业技术需求,稀土中心组织科学院专家与之“点对点”对接的方式,实现企业家与科学家的互动。2016年共完成3期活动,成功对接了长安永磁、新达工矿与中科院电工所、沈阳自动化所的项目合作。
搭建全新平台 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依托中科院强大的科技信息技术支撑,结合国家、地方的技术资源,从多方面开展以助力地区产业发展为目标的科技信息服务工作。2016年,依托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丰富全面的数据库,与包头稀土研究院信息中心联合建立了“包头查新服务站”,举办了“基础检索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超过200人次。
完成国内、国际查新报告19篇,专题检索21项,引证检索6项,到站自助检索463人次。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深度合作,共同发布了《稀土产业发展战略报告》《稀土产业情报分析》及全产业的《产业技术情报》多期,完成了“永磁电机”、“脱硫脱硝催化剂”、“稀土萃取剂”、“3D注塑打印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多项专题情报分析。
发挥智库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围绕科技重大专项进行攻关,完成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稀土新材料开发应用工程”的7个子课题调整并获批复,争取资金3000万元。开展产业战略咨询,受自治区科技厅、包头市政府、稀土高新区委托,编写了《关于推进稀土新材料发展的措施》《关于对稀土元素应用创新研发具体政策措施的建议》《关于稀土在全球的产业前瞻及产业需求分析报告》《稀土产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高新区稀土企业调研报告》等文件,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原载于《包头日报》2017-01-17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