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中国高新网】包头稀土高新区耀科技精神 创稀土产业

发布时间:2020-12-09 来源:中国高新网 作者:特约通讯员 李宝乐 【字体: 点击:130

近日,在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创新产业园区内,包头中科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与内蒙古中日友好语言培训中心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就中科万象旗下品牌稀土釉抗菌瓷的市场推广达成协议,今后,由包头生产的稀土釉抗菌陶瓷将走进日本的茶道市场。

中科陶瓷是由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孵化的,集陶瓷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高科技企业。它的阶段性成功对于稀土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提供了经验,也体现了科技人才的科学精神。

众所周知,在稀土产品的价值链上,稀土精矿、分离产品、新材料、高性能器件的附加值比例约为1:10:100:1000,而稀土高新区的稀土产业集中在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环节,造成稀土产品科技含量有待提升,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稀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尤其是他们求真务实、努力执着的精神,让稀土产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包头稀土高新区工信安监局局长吴铁山说道。

破除资金困局稀土储氢技术的产业化之路

2018年12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条新型稀土储氢科技生产线顺利完成。2019年6月,第一批的部分产品已结束安全测试并下线,产品达到了设计要求,并在多家镍氢电池企业得到应用和推广,打破了日本在新型稀土A2B7储氢科技、工业技术和产品方面对我国的垄断。

这是包头中科轩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轩达)的发展历程。

“其实,做到这些并不容易,我们的企业差点夭折。”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韩树民说起自己的创业仍心有余悸。

据韩树民介绍,与当前普及更广的锂电池相比,稀土储氢电池优势是储氢体系更安全环保、温度区间更宽温域。锂电池到冬天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的时候放电很快,而储氢电池低温最高能达到零下四十到六十度,更适合北方地区,所以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但技术领域,日本却一直独占鳌头。韩树民教授坐卧不安,自2000年开始对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的制备技术、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研究,揭示了这类合金的特殊超堆垛结构的生成机理和电化学特性,并根据材料微观特点研发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金制备工艺及设备,打破日本该领域技术封锁,极大提升储氢合金电极材料性能指标和生产工艺装备技术水平。

凭借这个技术,加上注册资金500万,建立了一条生产能力为200t/年的新型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生产示范线。中试线的建设,花费了几乎所有费用。但为了验证材料跟电池的匹配度,还需要把材料拿到湖南的一些工厂做实验,做实验的过程周期很长,实验期间是没有任何收入的。由于没有收入,基本上项目就处于停滞状态。

为了渡过困难时期,韩树民整理好项目书将项目介绍到中科创星(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投资公司),该公司正好在布局新能源赛道,最终中科创星投资了6000万元。

韩树民解决了资金的问题。这种融资方式也是包头第一个引进外地投资的先例。成功避免了新型研发机构在首笔经费用光的情况下出现人去楼空或勉强维持的尴尬情况。

韩树民的坚持换来了公司的重新起步,也让这个技术得以在稀土产业中大规模应用,这就是稀土科研人员的“执拗”。

破解推广困局 稀土光源的农业闪光之路

农学博士张彤是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稀土农用光源”项目负责人,每天都会定期将植物培养架四周的遮光帘拉开,近距离观察她用稀土补光灯“关照”的果蔬幼苗。

这些果蔬,因为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了稀土农用光源,其外形与口感都非同一般,广受好评。

“用稀土发光材料的光效比较强,同样的瓦数稀土发光材料的光效比普通LED光效高20%,我一直探索如何利用这个优点应用在在植物方面,让神奇稀土在设施农业种植中‘闪光’。”张彤说道。

包头中科瑞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新苗发现了一个将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切入点。我国由于气候、农户负担、市场接受度等原因,国内建造玻璃温室几乎没有一个盈利,所以国内普遍还是以大棚温室为主,尤其在北方地区,冬季的阳光照射严重不足,存在采光问题,导致北方地区具有大规模的大棚场地却没有产出大规模的农作物。

方向定了,需要做市场。秦新苗考虑采取这样的策略:前期放到科研院所、推广站来推广技术,后期再跟农民接触,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计划通过中试示范,自己种出蔬菜进行销售,以期在促进技术转化的同时,实现公司盈利。秦新苗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租了两个大棚,当时生产出的果蔬系列只是在市场上投入了一部分并没有太大的盈利点。示范有一些效果,但成本挺高,所以租期到了之后就不租了,第一次尝试以经济效益不佳收尾。

第二条路就是依靠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合作的院所,通过他们帮忙推广,做了一些实验示范,大范围的推广数据也验证了稀土植物补光灯效果非常好。但是在推广的时候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农户的接受度不高,他们在农业技术上更注重水肥管理,根本没有植物补光的概念。

如何将技术大范围的推广呢?秦新苗想到了通过包头市农牧业局、科技局举办几千人的职业农民培训,在农业示范基地、土右旗的农业科技园,让他们接受新鲜科技,以改善高能耗、粗放型的农业种植。加上在赤峰与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工作人员找地点示范,灯具、电线、安装、电费等由该团队出钱,合作社人带着团队做示范。

农户不掏钱,只提供场地,正常管理,科研人员每天测产,增加了多少收入。给农户进行了示范,让农户看到补光灯的效果,通过核算成本,计算多长时间收回成本。

“一亩地的成本在一万块钱左右,第一年整体的增产收入达到一万四,实现了第一年投入就能收回成本而且还能有盈余。”秦新苗说道。

下一步,该企业不仅提供稀土补光灯,另一方面提升产品知名度,让更多政府、企业可以发现稀土中心的技术能力、技术成果,实现更多更大的合作。

科学的开拓精神,让科技成果更多造福人民,助力脱贫攻坚,这就是稀土行业人的信念。


(原载于 中国高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