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上海证券报】提升创新能力 保障供应链安全 稀土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2022-08-30 【字体: 点击:60

 1.jpg

第十四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

以“提升稀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8月18日在内蒙古包头开幕。多位专家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稀土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资源转化增值成效不断显现。未来,要全力提升稀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着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引导上下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稀土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进入“十四五”时期,稀土行业效益持续改善。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稀土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51%;行业利润率达到14%,较“十三五”初期提高8个百分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表示,稀土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第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国稀土集团成功组建,行业综合整治持续深入推进,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第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离子型稀土原矿浸萃一体化、铈磁体等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稀土功能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组建成立;第三,应用产业加速向高端迈进,磁性、发光等稀土新材料产量年均增幅超10%,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在“稀土之都”包头,稀土行业发展迅速。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表示,今年上半年,包头的稀土产业产值327.1亿元,同比增长111.4%;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企业产值124.6亿元,同比增长72.5%。今年包头稀土产业产值有望突破600亿元,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表示,近年来,内蒙古的稀土产业建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超70%,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稀土领域技术创新体系,稀土专业科技人员占全国三分之一。内蒙古轻稀土储量全球第一,具有品位高、开采成本低、共伴生资源多、综合利用价值高等优势,内蒙古正加速推动稀土产业从“世界级储量”迈向“世界级产业”。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近年来,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数据显示,2021年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近80%,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占比达到53%。2021年包头全市授权稀土专利291项,其中发明专利118项、实用新型173项;5户稀土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不过,当前稀土行业技术水平仍存在一些“断点”“堵点”。陈克龙表示,稀土行业资源绿色开发新工艺仍处于起步阶段,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高端产品供给距离国际一流水平尚有较大差距。要着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将创新作为稀土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优化产业创新体系,加强科学、技术、工程的体系化研究突破,支持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黄志强表示,内蒙古将大力支持面向世界前沿和国家需求的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抢占稀土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让科技赋能,推动稀土“老招牌”持续绽放“新光彩”。

  张锐表示,包头将用持续的创新投入和成果体现稀土的战略资源价值。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各产业规模、质量,增强产业链条整体竞争力。面向市场需求,研发新型材料,更加注重稀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尖端科技领域的应用,积极探索引进或研发前沿技术产品及应用器件。

  保障供应链稳定安全

  包头的白云鄂博矿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探明稀土储量4350万吨,占全国的83.7%、全球的37.8%。从这个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出发,经过采选、冶炼、分离、应用等环节后,稀土产品成为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智能音箱等科技产品的关键部件。

  在保障稀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上,陈克龙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完善稀土总量指标管理,规范各类资源加工利用,提升尾矿资源、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稀土产品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引导上下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张锐表示,包头将推进绿色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扎实推动稀土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大力开展钕铁硼废料和废旧镍氢电池回收利用,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体系。加强稀土资源综合平衡利用研究,特别是针对多元素伴生矿的特征,开发相关提取分离技术和研发产品应用技术。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目前,白云鄂博矿稀土远景勘探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同日举办的第五届白云鄂博资源战略研讨会上,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栓师表示,齐心协力开发利用白云鄂博资源是职责和使命。落实好白云鄂博资源战略,对满足国家新材料、新能源的重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魏栓师表示,要不断认识好白云鄂博资源,进一步查明矿床成因,掌握资源分布及赋存特性,探明深部和外围矿产资源量,对其进行更为科学的定位与评价。要保护开发好白云鄂博资源,制定经济合理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储备政策,形成长远发展保护规划,加快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应用,加强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建设,不断提升资源集约化节约化利用水平。


(来源:上海证券报